内在动机和外在动机的转化条件是
内在动机和外在动机对推动人的行为、活动都能发挥作用,外在动机只有在不损害内在动机的条件下才是积极的,个体的活动主要靠外部奖励推动的话,就会有损于内在动机。在外在动机的激发下,容易出现一种较为功利主义的目的:学生为了获得奖励和避免惩罚而学习,此时,外在力量对其学习行为起着主要的控制力。
动机的形成是由内在和外在条件共同作用的结果。首先,内在条件,即有机体内部的不平衡状态,表现为对内外环境的稳定需求,这种需求成为活动的驱动力。当体内失衡导致匮乏状态时,会引发需求,进而转化为内在驱动力,驱动行为的产生。外在条件则是诱因,它能激发个体的定向行为,并满足某种需要。
动机也是一样。对于那些缺乏内在兴趣的行为来说,通常首先需要利用外部 *** 给予强化,而后逐渐培养个体对活动本身的兴趣和对行为的控制力,最终通过内部力量操纵行为,完成动机的内化过程。在这里,外部力量可以说是这一过程的前提条件。
二是诱因,这是动机产生的外在条件,当个体需要与诱因顺利地结合就表现出适应性行为,产生满意感。当需要诱因未能顺利结合时,则表现出挫折性行为,产生不满意感。动机具有两个方面的作用:一是活动性。个人怀有某种动机之后,能对其行为发生推动作用。二是选择性。
它使人产生欲望和驱力,从而引发行为。需要是个体追求目标的动力源泉,是动机形成的基础。诱因:这是动机产生的外在条件。诱因是指个体之外的各种 *** ,这些 *** 能够激发或抑制个体的行为。诱因可以是物质的,也可以是精神的,它们通过满足或阻碍个体的需要来影响动机的产生和强度。
还木有评论哦,快来抢沙发吧~